首页 >资讯中心 > 价格资讯 > 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暴露私利

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暴露私利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此举引起争议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尽管冯德莱恩反复强调,此举旨在降低风险而非“脱钩”,接下来将与中国进行“深度交流”,但仍引起国际舆论广泛争议。

意在保护本土车企

业界人士指出,冯德莱恩此番“激进”说辞,本意是为了保护欧洲当地车企。近年来,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占率一路高歌猛进。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汇编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卖出约82万辆,在欧洲新车市占率达13%。很显然,面对蒸蒸日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汇聚老牌工业国家的欧洲坐不住了。

物美价廉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非常吃香。据了解,中国电动汽车价格通常比欧洲品牌低20%,目前在欧流行的中国车型包括上汽MG、吉利沃尔沃等。全球领先汽车产业信息及咨询服务供应商骏特指出,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每辆平均不到3.2万欧元,而欧洲同型车每辆则平均要价5.6万欧元。

在9月10日刚刚闭幕的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国汽车品牌更是备受关注。来自中国的展商占据半壁江山,无怪乎欧盟官员发出“我们承受不起失去汽车工业后果”的感叹。

“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俨然成为中国主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国家,中国具备领先的产业链和成本优势。同时,高智能化的自动驾驶水平和丰富的汽车软件也让欧洲车企无法企及。而且,当前某些车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售价是国内的两倍。”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欧洲车企仍深陷转型泥潭。“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率超过100%,且近半数出口到欧洲市场。而欧洲车企在新能源产业方向上起步较晚,一时半会追不上中国车企。像大众ID系列虽然在欧洲卖得很好,但因为技术水平不高,在中国市场销量达不到预期,竞争力不足。”张翔说。

截至目前,中国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已经从3年前的近乎零跃升至8%。欧盟委员会指出,这一比例有望在2025年达到15%。

各方反对声音众多

综合欧洲媒体报道,此次调查将持续13个月,旨在评估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于欧盟10%标准税率的关税。调查不仅涉及中国自产新能源汽车,还涵盖中国生产的非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如特斯拉、雷诺、宝马等。同时,调查着眼于一系列可能存在的不公平补贴,从原材料和电池价格,到优惠贷款和土地厂房补贴等。

欧盟委员会表态称,目前调查处于非常早期阶段,会进行细致调研并作出公告,但在此之前,想先和中方洽谈一番。

路透社表示,这将是自10年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最高调、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反补贴调查。

此次反补贴调查引发不小争议,即便是欧洲企业,也并不十分支持这一做法。“回顾过去30年,世贸组织推动市场开放和增长,对所有人都有利。”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我们不支持‘拆散这个体系’,并将继续推进在中国的投资和布局。”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欧盟应该专注于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创造条件和机会,包括降低电价、减少官僚主义障碍等。

即便在欧盟内部,对于是否启动反补贴调查同样有着诸多反对声音。多数欧盟成员国表现出担忧,质疑此举会作茧自缚,伤及欧洲汽车产业。

欧洲国际经济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分析师西蒙·塔利亚皮耶特拉直言:“我们无法得知最终结果,(反补贴调查)可能会奏效,但欧洲更需要的是积极的行业政策,这才是保持工业、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无理打击竞争对手“损人不利己”

“中国电动汽车价格优惠,不是因为巨额补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从今年开始已经完全退坡。另外中国免购置税政策仅限国内,不涉及出口。免费送绿牌政策在欧洲也不适用,因此欧盟这一做法毫无道理,与事实存在偏差。”张翔表示。

欧盟中国商会也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表示高度关切和反对。其在发布的《关于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声明》中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月14日也在记者会上公开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欧洲的新能源补贴力度最大,欧盟决定展开反补贴调查虽然是在以这种形式保护本土车企,阻止、延迟中国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进度,但与此同时,国际间贸易往来是相互的,政策一旦出台,中方也一定会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张翔说。

舆论认为,欧盟需要明白,实现低成本电动汽车制造,唯一有效途径是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无理打击竞争对手“损人不利己”,无法实现“后来者居上”的意图。“这只能说明欧洲电动汽车缺乏竞争力,短期内无法设计和制造出来更有实力的电动汽车。”汽车行业咨询公司中国汽车洞察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涂乐直言不讳。

中信证券研报称,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并不以低价为卖点,竞争力来自于技术积累、质量控制、用户体验。当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潜在政策、落地时间并未明确,其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海外竞争力保持乐观,看好中国车企在出海实践中探索出双赢的模式。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